新中国钢铁业发展历史回顾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新闻中心 > 火狐体育最新登录网站入口

新中国钢铁业发展历史回顾

发布日期:2024-03-28

  新中国的钢铁工业在战争的废墟上艰难起步,并在兴奋、挫折、反思、理性中一路走来。其拼搏图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至今仍然震撼、激励着我们。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一方面要在世界列强的军事包围、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等外部局势中谋出路,另一方面又要在国家财政经济情况较为困难的内部环境中求发展,可谓困难重重。然而,新中国钢铁战线的广大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短期内恢复生产的不朽业绩。带着改变生产落后、布局失衡的期盼和决心,新中国钢铁工业上路了。

  回眸:1956年,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特别强调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为此,我国决定除继续建设好鞍钢、武钢、包钢外,还要在山西太原、四川重庆、北京石景山、安徽马鞍山和湖南湘潭扩建5个中型钢铁企业,并且要帮助地方办一些小钢铁企业,也就是“三大、五中、十八小”,从而形成了大中小并举的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方针。

  钢铁是大工业的基础。“一五”期间,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率先建设鞍钢,不仅使鞍钢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第一个生产基地,同时,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以后中国其他钢铁基地的建设提供了技术和人员支持。在此期间,我国还兴建了两个新的钢铁基地———武汉钢铁公司和包头钢铁公司。

  思考:“一五”期间的成绩是巨大的,它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增加,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一五”时期,鞍钢、武钢、包钢等钢铁基地的兴建,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上新纪元的开始,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一五”时期的稳定快速地增长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钢铁工业第一个“黄金时期”的重要标志。同时,“一五”期间国家作出的建设“三大、五中、十八小”等发展决策,为中国钢铁工业的规模和产业布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为了确保中国钢铁工业继续以的步伐前进,根据党的“两条腿走路”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大力建设钢铁“小洋群”的新高潮;不少地区行动迅速,和1958年大炼钢铁时一样,慢慢的出现了沸腾的景象。

  ———摘自1960年5月1日《冶金报》第2版《各省掀起建设钢铁“小洋群”新高潮》

  回眸:在1957年11月提出,“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提出1959年就要生产2500万吨钢,1958年的粗钢产量要从1957年535万吨提高到1070万吨。截至1958年年底,我国约有数千万人参加了大炼钢铁运动。

  进入上世纪60年代,中国钢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遇到了一系列的坎坷,自然灾害、前苏联专家的撤离等,都让钢铁工业内伤外创,举步维艰。三线建设的成功,虽然调整和改善了工业布局,但是板材需要大量进口的被动局面,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钢铁企业的发展。

  思考: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们国家的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这次会议前后,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建设中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主要由于“”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自然灾害和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合同,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在1959年~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

  ●一九六六年到来了!这是我国伟大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我国各族人民,满怀无限的喜悦,决心在这新的一年中争取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更加伟大的成就,使新的五年计划旗开得胜……

  ———摘自1966年1月2日《冶金报》转发人民日报社论《迎接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一九六六年》

  回眸: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国钢铁工业迎来了第二个“黄金时期”。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钢铁工业无论产量、品种、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1965年全国产钢1233万吨,为1957年535万吨的2.28倍;1965年钢铁工业总产值为106.7亿元,为1957年52.4亿元的2倍。

  正值钢铁工业的发展进入第二个“黄金时期”,1966年下半年发生了“”,钢铁工业遭到严重破坏,大批领导干部遭到迫害。“”使国民经济连续出现倒退。

  思考: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发生过严重的失误,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曲折上升的历程。客观地说,“三五”计划奠定了我国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其所奠定的指导方针一直影响到“四五”计划。“三五”、“四五”计划的编制尽管存在着国民经济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但是“三五”、“四五”期间,我国建成了一大批骨干企业、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而且,“三五”、“四五”计划是中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的重要阶段。

  “五五”(1976年~1980年)、“六五”(1981年~1985年)——

  ●钢铁战线广大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方针,1981年在国家调低钢铁产量、压缩能源供应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取得可喜成绩。预计全年产钢3560万吨、生铁3410万吨、钢材2650万吨、焦炭3160万吨,钢和钢材分别提前28天和44天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摘自1982年1月1日《冶金报》第1版《钢铁工业一九八一年调整中获可喜成绩》

  回眸:从1976年粉碎“”,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建设处于恢复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经济处于全面调整时期。1980年年底,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开始改善,生产和建设也取得较大发展。

  恢复和调整是“五五”计划实施的主线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的春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1978年12月23日,在上海长江边的宝山,打下了宝钢建设一期工程的第一桩。2004年7月13日,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2003年实现营业收入145.48亿美元的业绩,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名列第372位,成为中国制造业中第一批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宝钢近30年来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再一次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当时党中央、国务院建设宝钢的决策是正确的。

  改革的春风也唤醒了经营管理体制落后的中国钢铁企业。1978年,在当时计划经济状态下,钢铁企业只能依照国家的计划运作,缺乏自身发展活力,平均主义、大锅饭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如何改革,如何让钢铁人当家做主,真正把企业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发展,成了当时钢铁企业面临的迫切问题。当时,首都钢铁公司率先举起了改革的旗帜,走上了承包制的道路。也正因为如此,首钢由一个200万吨规模的钢铁厂发展成为以钢铁业为主,兼营机械、电子、建筑等多种行业的大规模的公司集团,同时也带动了全国的钢铁企业走上了新的经营道路。

  在此期间,钢材市场价格的改革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在计划经济时期,所有的重要物资都是由国家按计划价格(调拨价)统一调拨。改革开放以后,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企业超计划的产品能不按计划价格,而是按照市场的协议价格自行出售。到了1985年,“双轨价格”变成了一种正式的制度。

  思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钢铁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此阶段也拉开了帷幕。承包制对钢铁工业的发展是功不可没的,一方面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企业用自主权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为中国钢铁工业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激发钢铁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九八七年,冶金工业面临着充分的发挥投入产出和利用外资以产顶进两大包干政策,加速钢铁工业发展的新形势;面临着改变质量品种落后状态,保持经济效益与生产同步增长的新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改革、开放、改造为指针,以搞活大中型企业为重点,实行“五个推进”。

  ———摘自1987年1月1日《冶金报》第1版《改革、开放、改造,实现新的推进》

  回眸:“六五”后期,从1984年第四季度开始,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消费基金增长过猛,货币发行过多,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经济过热。此外,计划经济与改革开放已出现非常明显地不相适应,必须把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1988年,国家开始实施宏观经济调控压缩政策,钢材市场出现了巨动。一方面钢铁生产原料和能源出现大幅涨价,另一方面钢材市场疲软,双面夹击让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钢铁企业一时茫然无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中的9个省市出现整个钢铁行业亏损,56个地方骨干企业累计欠账60多亿元。巨额欠款,让当时普遍规模比较小、出售的收益少的钢铁企业陷入困境。

  这样的困境,将邯钢从计划经济的“温床”上逼到了市场经济的“风口浪尖”上,在没有退路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认”的邯钢经验诞生了。1993年,这一经验向全国工业公司推广。在此后钢铁行业连续多年的低谷中,邯钢经验,成为企业扭亏的希望之一。1996年,冶金行业学邯钢达到了空前广泛深入的程度,全行业实现了成本下降2%的目标。

  思考:“七五”期间,计划经济的弊端已经显现出来。例如,企业投资没有自主性,什么计划都由国家来安排,企业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企业的活力没有了。由计划经济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转换,让产品都要按市场经济规律买卖,这是对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挑战严峻。对此,我们肯定要有充分的认识。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我们要把眼睛牢牢地盯在市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都要以市场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摘自1995年1月1日《冶金报》第1版《真抓实干练内功 适应市场求发展》

  回眸:1993年我国第一家上市钢铁企业———马钢在中国香港成功上市,向全球发行股票。马钢作为第一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港上市,在当时的香港股市上引发了不小的轰动,被人们称为“中国钢铁第一股”。马钢的成功为其他钢铁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同时,中国钢铁企业逐步学会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长期资金市场去运作、融资,走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在党的十四大召开以前,我国国有企业绝大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发展,企业苦于没有资金,自我发展能力很弱,更谈不上扩大生产规模。企业的改建扩建、添置设备的资金,往往需要层层审批,公司发展艰难。不少老企业只能在几十年一贯制的陈旧设备上维持着生产。生产能力低下,资金不足,企业负担重,是国有老企业出现亏损、面临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思考:面对大多数国有钢铁企业出现亏损的严重局面,冶金行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管理改革和企业的体制改革,使冶金工业实现了一个重大转变。钢铁行业股份制改造和钢铁主业的整体上市,为国有企业解脱困境、增强企业总实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中国钢铁行业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把握好长远目标和阶段攻坚的关系,实现国企改革和脱困的3年目标。要以企业为主体,通过学邯钢、抓管理、降成本和兼并、破产,减少亏损源,降低亏损面。同时,继续推进中小型企业实行公司化改制进程。通过上市改制等措施,优化资本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要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进一步做好稳定工作,解决好改革中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

  回眸:1996年,鞍钢代表落后工艺的平炉钢占钢产量的57.8%,约占全国平炉钢产量的40%;连铸比仅为32.9%,落后的工艺技术,导致消耗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下,而且污染严重,大大影响了鞍钢的竞争力。本钢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长期积累的这些机制性、结构性的矛盾使本钢一度陷入困境:人员包袱沉重,劳动生产率低下,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

  进入“九五”以来,鞍钢把老企业技术改造作为国企3年脱困与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1998年,本钢也开始实施了3年改革脱困的攻坚战。通过改造,鞍钢“旧貌换新颜”,技术设备水平极大的提升,产品结构得到逐步优化,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本钢主体设备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为建立精品板材基地奠定了基础。

  思考:鞍钢、本钢等老国企能“旧貌换新颜”,与国家一系列机制、体制不无关系。1999年是国有企业3年改革与脱困的关键一年。1999年3月份,国务院决定对部分国有重点企业实行债转股。这一重大决策,对国有企业扭亏脱困是十分必要的。自1999年起,国家从发行的财政债券中抽出部分资金用于以东北为主的老工业基地和重点行业、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安排了880个项目,总投资240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459亿元,国家给予贴息195亿元。党中央、国务院“向东北老工业基本地倾斜的政策”,无疑为鞍钢、本钢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正是在这些机制、体制的倾斜下,鞍钢、本钢等企业才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高起点、高水平地全方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将钢铁老工业基地建成了新型的产业基地。

  ●上海宝钢集团进入世界500强,这不仅标志着宝钢的国际竞争能力明显提升,也是中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一个里程碑,且对加速中国制造业企业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摘自2004年7月20日《中国冶金报》第1版《树起向钢铁强国迈进的里程碑》

  回眸:“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钢铁工业装备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绩,节能降耗和改善环保取得新进展,钢铁公司制作规模扩大,科学技术进步有重大突破,钢铁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取得重大进展,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加快,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高,由钢的净进口转为钢的净出口,钢铁生产总量由供给不足转为供应过剩,对进口铁矿石的依存度上升。“十五”期间,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钢铁工业迫切地需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审视自身发展。在此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在更好地融入全球竞争、结构调整、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

  2001年5月,美国4家结构型钢厂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递交了有关文件,提出对来自中国等国家结构型钢实施倾销调查的申请。为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马钢灵活运用世界贸易组织有关规则,积极应诉,最终美国商务部做出零税率的裁决。2001年9月,美国8家钢铁企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到美国的冷轧板、卷,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和美国商务部提出反倾销起诉。攀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独立应诉这一反倾销官司。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这场历时13个月的反倾销案中取得胜利。

  针对美国对部分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对我钢铁产业导致非常严重损害和严重损害威胁的情况,2002年3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宝钢、鞍钢、武钢、首钢、邯钢等企业提出申请,我国原外经贸部决定采取临时保障措施和保障措施调查,该措施于2003年12月26日取消。“临保措施”维护了中国钢铁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使其免受进口产品的严重损害和严重损害威胁,也为中国钢铁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提高自身竞争能力提供了机会。

  “十五”期间,中国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的提高。2003年,太钢全年产不锈钢66.37万吨、不锈钢材58.38万吨,跨入世界不锈钢10强。

  此外,武钢与鄂钢以及柳钢的联合重组,首钢搬迁曹妃甸获批以及控股水钢,鞍钢、武钢实施战略合作,鞍本钢铁集团的成立,唐钢、宣钢、承钢联合,东北特钢集团的组建,新通钢集团的诞生……这些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在兼并重组、结构调整、战略合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2005年7月21日,《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正式颁布实施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部指导中国钢铁工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思考:“十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十五”初期对钢铁市场的巨大需求估计不足,政府制定的发展规划与实际差距太大;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缺乏统筹安排;技术进步跟不上新增产能的发展,产品品种质量结构矛盾突出;产业集中度低,影响企业联合重组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淘汰落后产能,制止低水平盲目扩张的法制环境和市场公平竞争环境需加快培育;钢铁行业的现代销售体系还不健全,大宗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链还有待逐步发展。这样一些问题将是“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需要认真面对并着手解决的。

  ●对中国钢铁行业而言,“十一五”时期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预示着新的挑战。“十一五”期间是中国钢铁工业实现由大到强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摘自2006年4月18日《中国冶金报》第1版《吴溪淳: “十一五”是由大到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回眸:在全球钢铁工业掀起并购重组浪潮的背景下,2006年4月17日,第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在北京开幕。兼并重组、竞争合作成为本次大会最引人关注的话题之一。为了更好地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兼并重组的浪潮中“自由冲浪”,中国钢铁企业纷纷加强了战略合作。

  2006年1月18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签署了《战略联盟框架协议》;3月11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新疆八一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北京正式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这些“动作”,不仅有利于《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也是推动区域企业协调运作、东西部企业跨地区合作的重要措施,也显示了未来产业竞合格局的变化端倪。

  “十一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将进一步快速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科学发展,减少市场波动;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快解决企业联合重组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制定中央和地方分权管理的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实行跨地区联合重组的规划;落实《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中关于提高产业集中度的目标要求,避免“十一五”期间出现高水平重复建设,只有提高产业集中度才能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思考: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有关精神,加快钢铁工业技术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年。今后5年,中国钢铁工业需要仔细考虑中国经济将持续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市场潜力、城镇化率的提高将继续带动住房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的继续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与建设新农村、装备制造业的壮大与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与保持外贸进出口的平衡等因素。中国钢铁工业还亟待解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实现产业体系及布局合理化、确保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快速推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快技术升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把节能降耗和改善环保作为公司发展的前提等关键问题。

  目前,中国钢铁工业已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布局是合理的、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行业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中,钢铁强国的梦想已不再遥远!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 Email:guisheng.